我院博士生郝本建入围2011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前200名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4日 00:00 浏览:

    我院博士生郝本建同学代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2011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经过筛选,现已进入全国前200名,后续评选工作采取网上投票形式,请大家帮忙投票,参与全国大PK,谢谢大家!投票链接为:http://tp.chinacampus.org/stu/2011/,郝本建同学位于第23行位置。

事迹简介:

      郝本建,男,中共党员,太阳成集团tyc9728(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2009级太阳成集团tyc9728军事通信学博士研究生。
      一、立足科技创新、专注国防科研
      近三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活,郝本建同学共参研了五项国防科研任务,每一项对于他而言都是一次又一次全新的挑战,每一项对于他而言,他都倾注了全部的智慧和心血,贡献了自己无悔的青春。
      博士一入学,郝本建同学所在课题组正处于我国“第一套流星余迹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样机”研发测试阶段,硕士期间已经为该设备研发努力了两年的他,不能在项目最后的测试阶段出任何疏漏。作为课题组的关键技术负责人,为了能给团队争得更多的测试时间最后验证每一项指标,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已经在郝本建同学的脑海中形成了定式。他带领团队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经常为了一个数字准确无误做十几次的测试,为了一项指标的达标讨论到深夜。“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正是凭借这种浪淘沙般不断求索的精神,经过为期5个月,遍布全国五个省市,最大范围1500公里的艰苦野外试验,最后该设备成功通过了我军总参谋部的成果验收,该种武器装备被评定为“我军应急通信系统的杀手锏武器”,为我军建立第一套流星余迹最低限度应急通信保障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该设备成功服役我军某部队最低限度保障通信系统做出重大贡献。
      在参与此项目的同时,郝本建还兼顾参与了两项国家级课题,分别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HF-VHF频段极低谱密度信号检测和传输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流星余迹通信中的极低信噪比信号检测和传输技术”,所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项目评审中评为“特优”,这两项课题的顺利完成,为突破限制我国“第一套流星余迹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样机”研发的瓶颈技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此外,郝本建同学还配合其博士生导师,完成了我国在流星余迹通信领域第一本专著《流星余迹通信理论及应用》,他负责了该专著四分之一篇幅内容的编写以及全书200千字的后续校稿工作,为该著作的成功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在科研创新方面,郝本建同学在跳频通信方向多年的研究努力也取得大家认可,他所在的科研团队以“跳频通信加密与传输技术”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以“跳频突发通信传输技术与应用”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为学校、学院及课题组争取荣誉;此外,博士期间,郝本建同学还曾三次荣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三次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等国家奖助金、两次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十四所‘国睿’”社会奖学金,他的艰辛付出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在理论研究方面,作为一名典型的工科博士研究生,郝本建同学始终将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在完成博士基本学习课程基础上,结合所在课题组相关项目,时刻关注技术创新点与突破点,在自己所在专业方向取得丰硕理论成果。他现共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或会议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在电子学报等国内通信专业主流期刊发表录用论文4篇、在IEEE Commnication Society 旗舰会议IEEE ICC、IEEE WCNC、IEEE ICCNT发表录用论文5篇、在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发表论文1篇,另外,现在国际信号处理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Signal Processing投稿1篇,在IEEE Commnication Society另一旗舰会议IEEE Globecom2012投稿1篇;为占领国家知识产权制高点,郝本建还已第一或第二申请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申请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并已向国家标准化组织提交国家标准提案1项,现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现在,郝本建作为技术负责人,正带领课题组30多名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奋斗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科研战线上,该项目作为课题组成立以来一项重大课题,将在2012年年底结题,面对紧张的科研周期安排,他将继续发扬前期科研项目中敬业奉献、勤奋努力的作风,带领团队保质保量的完成国家所下达的任务,该项目的成功研发必将为构建我军电磁频谱一体化管控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二、勇于挑战自我、不断突破自我
      俗话说“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机遇更是给勇于自我挑战的人的。2009年9月开始,郝本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所在的课题组是新组建起来的年轻队伍,年龄最大的课题组长当时也只有35岁,博士入学时正值课题组转型期,“十一五”前半期所承研的课题基本全部结题,课题组正面临探索新方向的局面。
    一次难得的机遇摆在他的面前,2009年11月份,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下达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年的项目指南,其中一项题名为“传感器网络电磁频谱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契合课题组未来发展方向,导师决定安排郝本建以此为基础进行该重大专项的试探性申请,经过与5家联合申请单位的深入探讨后,郝本建同学开始进行申请书编写工作,但此时距离申请书提交只有10天时间,面对如此重大的一项课题,要完成科学、完善、合理的技术方案,需要大量的文献搜集、阅读、整理与编写工作,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方案制定及申请书编写已来不及,面对如此重大的挑战,郝本建决定断绝一切对外联系,进行了10天的封闭性工作,在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下,终于在最后一天准备好了所需的所有材料,提交材料后3个月接到通知要求参加项目答辩,又经过近1个月的答辩准备,配合其导师将课题成功申请,为课题组明确了未来5年的科研方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机遇,面对挑战,做好知识储备,勇于自我提高,实现自我肯定,是郝本建同学通过此事获得的最大的收获,他也必将继续发扬这种风格,顺利完成该课题,为国家发展、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致力团队建设、倾情社会责任
      郝本建同学作为其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同样坚持自身政治修养及品德修养的提升,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同时,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在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帮助所在班级90%同志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党员争先创优活动中,郝本建同学发动组织了所在支部党员同志,开展了多次党组织集体生活,针对党支部所在班级部分同学在科研或学术论文钻研工作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开展了多次集体援助讨论,发挥更多党员同志的先进带头作用,大家集思广益,为这些同学的学术研究提出众多建设性意见,为这些同学的科研创新和理论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他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组织本支部党员开展了多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便是组织本支部党员开展了“让希望从这里升起——为留守儿童捐赠爱心图书活动”,组织大家通过自觉募捐为偏远山区留守儿童采购一批学习或课外阅读刊物,并利用周末时间同西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一起到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家中进行捐赠,为山区的孩子提供一份文化支援。此项活动得到了众多同龄志愿者的认可和支持,并在本支部建立了抚孤助弱的长效机制,将作为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长期开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郝本建同学面对他所钟情的国防科研事业,十年的砥砺奋进和真诚奉献,使他不仅体会到了责任的重负和前进的压力,也感受到了拼搏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他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智慧和勤奋全部奉献给了国防科研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凭着对国防科研事业的满腔热忱,他刻苦钻研、拼搏进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在自己的求知路上上演了无悔的青春。
 


上一条:从英辩冠军到英辩推广者--记我校英文辩论联盟主席我院09级窦靖超
下一条:省委副书记省长赵正永来我校作形势政策报告

关闭